南川天麻的基本介紹
南川天麻為蘭科天麻屬植物,是我國傳統(tǒng)名貴中藥材,呈橢圓形或長條形,略扁,皺縮而稍彎曲,長3-15cm,寬1.5-6cm,厚0.5-2cm。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,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(huán)紋多輪,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。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;另端有圓臍形疤痕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較平坦,黃白色至淡棕色,角質樣。氣微,味甘。
在南川,天麻入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產品廣泛應用于醫(yī)藥、食品等眾多領域,具有極高的藥用與食用價值。
南川區(qū)境內海拔900米以上的10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具有種植天麻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栽培天麻,需要選擇疏松透氣、排水保濕性能好、呈微酸性的砂土、沙壤土或腐殖土地塊。且土壤溫度在20-25℃、濕度在50-70%條件最為適宜。
為了保護好野生天麻資源,并滿足市場對天麻的需求,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對天麻的野生變家種栽培技術進行研究,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,已完成南川天麻的雜交育種技術研究,并優(yōu)選培育出了優(yōu)良地方品種,具有生長快、產量高、品質好等特點,經檢測,其天麻素含量超出0.5%,遠高于國家法定0.2%的水平。
營養(yǎng)價值
1、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:本品主入肝經,功能息風止痙,且味甘質潤,藥性平和。故可用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,不論寒熱虛實,皆可配伍應用。
2、眩暈,頭痛:本品既息肝風,又平肝陽,為治眩暈、頭痛之要藥。不論虛證、實證,隨不同配伍皆可應用。
3、肢體麻木,手足不遂,風濕痹痛:本品又能祛外風,通經絡,止痛。用治中風手足不遂,筋骨疼痛;婦人風痹,手足不遂;風濕痹痛,關節(jié)屈伸不利等。
產品特點
多年生寄生草本,高60-100cm。全株不含葉綠素。塊莖肥厚,肉質長圓形,長約10cm,徑3-4.5cm,有不甚明顯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莖圓柱形,黃赤色。葉呈鱗片狀,膜質,長1-2cm,具細脈,下部短鞘狀抱莖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10-30cm,花黃赤色;花梗短,長2-3mm;苞片膜質,狹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,長約1cm;花被管歪壺狀,口部斜形,基部下側稍膨大,先端5裂,裂片小,三角形;唇瓣高于花被管2/3,具3裂片,中央裂片較大,其基部在花被管內呈短柄狀;合蕊柱長5-6mm,先端具2個小的附屬物;子房倒卵形,子房柄扭轉。蒴果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,長約15mm,具短梗。種子多而細小,呈粉塵狀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