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村醋的基本介紹
王村醋亦稱王村陳酷,淄博特產。主要原料為小米、麥曲,同時又以黃酒曲為輔料,經加工過濾、高溫發(fā)酵等工藝釀造而成.由于王村一帶有特殊的地質條件地下水質好,所以,自古就有傳統(tǒng)釀醋和造酒的習慣。據(jù)史料記載: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“春分釀酒拌醋”之說,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產歷史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科學分析表明,釀造醋除含有5%-20%的醋酸外,還含有氨基酸和乳酸、琥珀酸、草酸、煙酸等多種有機酸,蛋白質、脂肪、鈣、磷、鐵等多種礦物質,維生素BI豐日B2、糖分以及芳香性物質醋酸乙醋。而以米為原料釀成的米醋,有機酸和氨基酸的含量最高。
產品特點
其主要特點∶外觀呈褐色、酸度適宜、味美香甜、醉厚柔和,貯放日久,久不變質。
歷史民俗
北魏時期,賈思勰在《齊民要術》中記載的制醋方法已達到24種。嘉靖《淄川縣志》記載:明嘉靖年間王村就有“春分釀酒拌醋之說”。到明朝末年,山東望族畢氏的畢延佐生有七子,其六子畢木又有八子,故有“老七支、少八門”的說法。“少八門”中了兩位進士、一位舉人、兩位貢士、兩位秀才,其中畢自嚴官至戶部尚書。畢自嚴的次子畢際有是王村黃酒、王村醋作坊東家,其字號“井泉居”改革并入王村供銷社。蒲松齡就是應畢際有之邀坐館畢府的。在《蒲松齡集》“飲食章第四”記載:“筵席五味要周全,茴香蒔蘿并粉 ,胛肘爛燒加醋醬,頭蹄鑷刷始烹煎”。在蒲松齡任教期間,有這 樣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:“蒲先生,三頓飯,酸煎餅,兩個半,蔥炒豆腐醋和蒜”。正是這樣的畢氏官宦大家族的發(fā)展和大文豪蒲松齡的出現(xiàn),促使王村醋的產業(yè)越來越興旺。相傳,乾隆下江南時品嘗過王村的小米醋和黃酒,并對王村醋大加贊賞。自此王村醋和王村黃酒就被做為貢品進入京城,王村醋和王村黃酒成了名揚全國的山東特產。
王村醋的獲獎榮譽
1927年,王村黃酒獲膠濟鐵路沿線土特產品展覽二等獎,1952年在青島舉辦的全國土特產展覽會上再次獲獎,1956年獲省地方名產稱號,1957年在全國酒類展覽時又受到嘉獎,1985、1988王村醋兩次獲省供銷系統(tǒng)優(yōu)良產品,1991年王村黃酒獲省輕工業(yè)廳優(yōu)良產品,1993年特級米醋、米醋、王村醋分別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、銀獎、銅獎,1994年保健醋獲省新品種、新產品、新花色、新包裝三等獎,1995年王村醋獲省經委傳統(tǒng)名特產獎。產品在1997-2000年中連續(xù)被淄博市消費者協(xié)會評為:消費者滿意產品。
2009年9月,“王村醋”被山東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2011年8月,“王村醋”,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