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縣燒餅的基本介紹
豐縣燒餅是江蘇省別具特色的漢族傳統(tǒng)名點。其他地方只要是帶芝麻的烤餅,統(tǒng)叫燒餅,唯獨豐縣,將兩口大黑鍋扣在一起,中間燒木炭烤的圓圓的餅,才叫燒餅。
產(chǎn)品特點
中間薄、周邊厚的餅狀,直徑約10~15厘米的圓餅,香噴噴、黃燦燦的。
歷史民俗
豐縣制作燒餅俗稱“打燒餅”,在縣內已有百余年的歷史。豐縣燒餅以其外脆內暄、香甜可口著稱,為豐縣特色風味小吃之一。民間兒童種牛痘,七天后姥姥前去看望,俗稱“揭疙疤”,燒餅為必帶品,此俗沿襲至今。
制作方法
烤燒餅用木炭火。爐具由兩口鐵鍋對扣在一起,其中上口鍋切除三分之一作爐口,鐵鍋外表用石灰、泥土和成的泥漿涂作保溫層。
制作燒餅,先將發(fā)酵面揉成圓形,壓平;用食指、中指并攏挖取以食鹽、五香粉、精油等調制的佐料涂抹在面餅上;再取一小塊面覆蓋佐料,揉成饅頭狀,用刀在周圍砍出條痕。置于瓷盤內,送入爐內,貼在爐壁上;經(jīng)木炭火烤約5分鐘,即可將香噴噴、黃燦燦的燒餅取出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