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炸螞蚱的基本介紹
油炸螞蚱是天津獨有的一道風味小吃。螞蚱,學名蝗蟲,對農作物危害極大。蝗災襲來,片刻工夫,遮天蓋地的螞炸會把地里的莊稼吃得凈光。從前,北方的農村深受其害,捕蝗滅災隨著災年的出現(xiàn),轟轟烈烈地展開,根據不同地區(qū)的不同環(huán)境,各地方的人都有著不同的對策。性情豪爽開朗的天津人再一次體現(xiàn)了天津人的特色,竟恨到"剝其皮,食其肉"的程度。史書記載,天津人開創(chuàng)了將螞蚱變害為寶的先河,順帶吃出了一道名特小吃來。逛津城,不吃油炸螞蚱,實乃一大憾事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與中醫(yī)學研究證明,蝗蟲雖然給人類帶來過深重的災難,但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,如東亞飛蝗(舊時天津蝗災的主角)是良好的人體保健資源和動物飼料蛋白源,可止咳平喘、解毒;用霜打過的螞蚱可治菌痢、腸炎等。當時的天津人雖然不懂得這樣的高深道理,但天津人對蝗蟲的處置——油炸后吃掉,卻非常符合食療保健的原理,即使當時的人們就是為了填飽肚子才吃螞蚱。
產品特點
油炸螞蚱,肥而不膩,又酥又香又脆,如果夾在剛剛烙熟的熱餅里,那真是滿口異香,味道好極了。所以天津衛(wèi)流行著一句歇后語,"烙餅卷油炸螞蚱——夾(家)著吃去吧!" 一些小販將捕來的蝗蟲放進一個帶罩的竹簍內,在市井販賣,現(xiàn)吃現(xiàn)炸,成為一道家庭餐桌上的綠色食品。
歷史民俗
天津志書記載,“明萬歷43年至天啟元年,北方屢有蝗災。當時天津人遇有蝗蝻,就行捕食,或相互贈送,也有做熟制干出賣者?!边@是天津人吃炸螞蚱風俗的最早記錄。明清兩代發(fā)生蝗災時,老百姓用布袋朝漫天飛舞、似雨如霧的蝗蟲大軍罩去,一罩可以罩住數十只。捕來的蝗蟲去頭,下油鍋一炸,就成了又香又酥的美食。
油炸螞蚱的制作方法
原料
主料:活螞蚱150 克
調料:鹽水、花生油
制法,將活螞蚱放盆里加蓋(通氣)停2 天,螞蚱排光糞便,下沸水鍋燙死,撈出,去掉頭、肢、翅、內臟,同鹽水一起入鍋,文火煮段時間撈出瀝水。油鍋燒至四成熱,投入螞蚱,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