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扎蕎麥的基本介紹
尖扎蕎麥是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,尖扎蕎麥的特點主要是做成的蕎麥粉,色澤呈青白色,熟食口感細膩,麥香濃郁,深受民眾喜愛。蕎麥,又名三角麥、烏蕎、花蕎,為蓼科蕎麥屬植物。是具有保健功效的雜糧之一,說它有保健功效,是因為它既是雜糧,又是一味中藥,蕎麥的莖、葉、種子均可入藥。蕎麥中還含有豐富的鎂,具有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,使血管擴張,抑制血小板形成,具有抗血栓的作用。也有利于降低血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。
尖扎蕎麥保護區(qū)域地勢南北高,中間低,形成四山環(huán)抱的河谷川地,熱量不易流失,是有名的“小江南瓜果之鄉(xiāng)”。充足日照可有效提高尖扎蕎麥生殖生長階段的光合作用能力,使其蕎麥果皮葉綠素得到積累。由于尖扎縣自然環(huán)境良好,素有“小江南”之說,水質為優(yōu),并且全縣水資源總量為3.629億立方米,水資源儲備豐富,為尖扎蕎麥的生長提供了優(yōu)質充足的灌溉水源,使其粒大皮薄,固而尖扎蕎麥表面光滑,呈褐色。夜間低溫抑制其呼吸作用減少養(yǎng)分的消耗,從而使其體內的葉酸得到充分沉積保存,固其尖扎蕎麥生長,尖扎氣候較為干燥,使尖扎蕎麥葉片上的氣孔密度小,水份散發(fā)慢,尖扎蕎麥含水量高,蕎麥素含量少,故其尖扎蕎麥食味好。
尖扎蕎麥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范圍包括:馬克堂鎮(zhèn)、康揚鎮(zhèn)、坎布拉鎮(zhèn)、賈加鄉(xiāng)、措周鄉(xiāng)、昂拉鄉(xiāng)、能科鄉(xiāng)、當順鄉(xiāng)、尖扎灘鄉(xiāng)3個鎮(zhèn)6個鄉(xiāng)86個行政村,地理坐標為北緯35°39′20″~36°10′00″,東經101°37′43″~102°08′40″,種植面積為500畝,年產量65噸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蕎麥營養(yǎng)豐富,所含八種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,而蛋氨酸含量較低,如果與其他谷物混吃,如玉米、小麥等,氨基酸可以得到互補,可大大提升其營養(yǎng)價值。蕎麥含有大量的淀粉,因其顆粒小,具有易加工、易消化的特點。蕎麥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素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。此外,蕎麥還含有檸檬酸、草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。其中維生素P(蘆丁)、葉綠素是其它谷類作物所不含有的。尖扎蕎麥特征含膳食纖維4.83g~5.34g/100g,煙酸4.9mg~5.4mg/100g,蛋白質≥12g/100g。
產品特點
尖扎蕎麥,籽粒飽滿,呈三棱形,表面光滑,呈褐色;蕎麥粉色澤呈青白色,熟食口感細膩,麥香濃郁。
獲獎榮譽
2021年4月被農業(yè)農村部公示為“2021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”。